一流学科团队

汇聚顶尖人才,引领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健康中国

昆明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优势学科团队

49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玉叶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一附属医院
团队依托皮肤病与性病学优势学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临床诊治关键问题,形成性传播疾病及麻风防治技术研究及光相关性皮肤病防治研究2个重点研究方向,构筑成“医、教、研、产”一体化创新链团队,实现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单位的交叉,基础与临床的融合。立项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云南省皮肤与免疫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项目及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应用专项共6项,出版专著1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第一单位在The Lancet Microbe、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JCR一区7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研究方向:性传播疾病和麻风防治技术研究

方向带头人:李玉叶

团队成员:张驰宇、董荣静、贾杰、徐婕、李庆、牛世伟、杨璐桧

研究方向:光相关性皮肤病防治研究

方向带头人:杨海龙

团队成员:孙东杰、吕乐春、徐丹、木丽仙、张娟、何永静

昆明医科大学肠-脑疾病诊治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团队

24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缪应雷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一附属医院
‌团队由13名跨学科专家组成,聚焦“肠-脑轴机制关联”,围绕肠菌移植技术、多学科联合诊疗等方向,形成了“菌群-代谢-神经”多维交互研究特色体系,推动消化系统疾病与神经精神疾病精准干预。 学科获批以来,团队建立标准化菌液制备流程及临床研究平台,推动肠菌移植在抑郁症、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应用,获批云南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二期)建设支持,团队成员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区域联合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面上项目)、云南省重大专项1项等科研项目,申请授权专利6项。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Cancer cell》、《Gastroenterology》、《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人获国家杰出医师。

研究方向:肠菌移植在炎症性肠病合并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方向带头人:缪应雷

团队成员:马岚青、孙杨、张峰睿

研究方向:肠道菌群与肠菌移植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方向带头人:沈宗霖

团队成员:卢瑾、李娜、戴南

研究方向:肠菌移植在肠道微生态-肠-脑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方向带头人:杨海龙

团队成员:武静、沈艳

研究方向:基于肠道微生态-肠-脑轴的新一代云南特色益生菌生产工艺研发与产品开发

方向带头人:陆露

团队成员:丁昭莉、贾茵农

昆明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团队

37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丁明霞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二附属医院
团队由15人组成,依托泌尿系统肿瘤精准诊疗学科,聚焦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的发病机制及耐药问题,运用多组学分析和基因编辑技术探索新靶点,推动研究成果临床转化。通过建立西南地区领先的泌尿肿瘤类器官库,开展个性化药物研发,并创新肿瘤早筛技术、微创手术及AI辅助诊疗系统。同时构建5G远程会诊平台和分级诊疗网络,提升云南省泌尿肿瘤诊疗水平。努力打造集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和区域诊疗推广于一体的西部领先泌尿肿瘤诊疗中心。立项以来,获批昆明医科大学基础研究联合专项1项;发表SCI论文15篇;获得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晋升高级职称1人。

研究方向:泌尿系高发肿瘤的发病及耐药机制研究

方向带头人:王海峰

团队成员:肖媛媛;李森茂;付什;黄新伟

研究方向:泌尿系高发肿瘤的临床技术创新

方向带头人:丁明霞

团队成员:刘孝东;白宇;黄应龙;李海皓

研究方向:泌尿系高发肿瘤诊疗体系推广

方向带头人:柯昌兴

团队成员:叶春伟;顾鹏;杨童欣;栾婷

昆明医科大学肝胆外科重大疾病诊治团队

35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琳
立项时间:2024年9月12日
依托单位:第二附属医院
肝胆胰恶性肿瘤、复杂肝胆管结石、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高。我省 地处祖国边疆,肝胆外科领域以国内先进团队人有差距,缺乏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团队和学科带头人。 项目建设依托云南省肝胆胰外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肝胆外科)、云南省肝胆外科临 床医学中心、云南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普通外科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云南省肝胆 外科创新团队等平台,是云南省领先、国内先进的肝胆外科团队。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以原始创新 为动力,建立一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的优秀学科团队、培养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搭建一流的临床 教学科研平台。紧紧围绕肝胆胰恶性肿瘤、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形成特 色鲜明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产生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及成果转化,取得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项目 以及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服务于医科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我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研究方向:肝 癌 规 范 化 诊 疗 基 础 与 应 用 创新技术体系

方向带头人:王琳

团队成员:魏东;邹仁超;刘立鑫

研究方向:肝 脏 类 器 官 及 肝 癌 模 式 动 物 模型

方向带头人:韦永龙

团队成员:施智甜;廖伟然

研究方向:肝 再 生 与 肝 功 能 在 肝 胆 外 科 手 术 中 的 基 础 及临床应用

方向带头人:朱洪

团队成员:陈鹏;黄洁;王滔

研究方向:胆 道 胰 腺 复 杂 疑 难 疾 病 规 范 化 诊 疗 基 础 及 临床应用研究

方向带头人:邹浩

团队成员:吴涛;龙奎;唐波

昆明医科大学脊柱外科优势学科团队

50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迎松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二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脊柱外科优势学科团队立足"健康中国2030"战略,紧密对接云南省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整合三家直属附属医院在西部高原脊柱疾病诊疗领域的优势资源,构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团队依托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平台,联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等多学科力量,重点开展六大核心领域研究:构建高原多民族地区脊柱疾病标准化筛查体系及生物数据库;建立"遗传-分子-诊疗标志物"一体化研究平台;创新"影像-3D打印-类器官"精准诊疗技术;深化脊柱畸形、退行性疾病及肿瘤的临床转化研究。通过校院协同、学科交叉、数据共享的运作机制,着力打造规范化诊疗体系与科研成果转化链条,建设国内领先的脊柱疾病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集群,培育以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创新型科研梯队。项目旨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疾病防治方案,显著提升西部高原地区医疗辐射能力,为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最终建成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脊柱外科诊疗高地和国际化学术平台,实现从区域引领到国际辐射的跨越式发展。

研究方向:脊柱疾病筛查与规范化数据样本库建设及脊柱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方向带头人:王迎松

团队成员:吴南, 赵智,李韬

研究方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及诊断标志物”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及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方向带头人:王兵

团队成员:陈凌强,张帆,娄振凯

研究方向:基于“医学影像-3D打印技术-类器官”的精准诊断和转化平台建设及脊柱脊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方向带头人:肖砚斌

团队成员:李江笔,张磊,马焕

昆明医科大学精准神经外科团队

33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蒲军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二附属医院
团队立足云南区位优势,拟通过建设以精准神经外科为导向的一流学科团队,积极发挥桥梁、引领、辐射作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促进区域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能力提升;面向神经外科疾病防治需求,打造一批包含多学科、不同研究领域,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于一体的协同的研究体系;探索创新诊疗方法、优化诊疗模式;各研究方向及亚专科协同发展,医教研相互促进,优化教学方法和理念,建设以精准神经外科为导向的学科平台;注重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各亚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先进,西南地区领先,对周边地区及南亚东南亚地区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一流学科团队及神经外科诊疗中心。

研究方向:复杂神经肿瘤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应用与基础研究

方向带头人:蒲军

团队成员:徐菲、石玉林、黄晓斌

研究方向:复杂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复合手术关键技术研究及脑心共患病诊疗体系建设

方向带头人:赵继宗

团队成员:朱榆红、徐正虎、陈希、闵晓黎

研究方向: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精准神经外科体系建设

方向带头人:赵新湘

团队成员:范耀东、洪仕君、许智星

研究方向:脊柱脊髓疾病及创面修复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方向带头人:刘文军

团队成员:舒钧、赵金喜、田锦涛

昆明医科大学区域高发肺癌精准诊疗团队

23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姚宏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三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区域高发肺癌精准诊疗团队由15人组成(正高8人、副高5人,中级2人),依托临床医学-肿瘤学学科,联合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以“降低云南区域性肺癌发病率、提升精准诊疗水平”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从预防到治疗的肺癌全链条防控体系。团队依托教育部高原区域性高发肿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平台,整合多组学、人工智能和免疫工程技术,形成“基础-临床-转化”协同创新模式。近三年获批国家级项目7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原创探索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牵头制定肺癌诊疗指南/专家共识3项。团队核心成员获云岭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称号,推动云南肺癌早诊率提升,为区域肿瘤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肺癌病因学、流行病学研究

方向带头人:黄云超

团队成员:叶联华,杨军,段如菲

研究方向:肺癌分子病理体系构建

方向带头人:周永春

团队成员:夏洪平,胡红艳,

研究方向:早期肺癌精准筛查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方向带头人:吴楠

团队成员:赵光强,葛春蕾,李科

研究方向:肺癌工程化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方向带头人:姚宏

团队成员:雷玉洁,鄢谢桥,李涛

昆明医科大学乳腺癌精准诊疗与转化研究优势团队

51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聂建云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第三附属医院
本研究团队立足于“精准早期诊疗,延长优质生存”目标,长期从事乳腺癌发生与耐药机制及新型靶点药物研发、肿瘤类器官模型应用转化、基于人工智能的乳腺癌精准影像早筛、分子导航指导精准外科手术等方向获得了初步成果。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 “学科-平台-团队-PI”一体化建设,全方位从基础、动物实验、类器官、临床(新药I-II期临床试验、人工智能影像早诊、分子导航精准外科切除)等方面深入探索,借助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最大程度实现乳腺癌早筛早诊,降低云南省乳腺癌晚期比例,并通过成果指导精准用药和手术切除范围,提高诊疗水平,为边疆人民健康福祉提供医疗保障,在推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医疗辐射中心中发挥作用。

研究方向:乳腺癌耐药的类器官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

方向带头人:聂建云

团队成员:黄胜、戴学勤、罗蓉

研究方向:乳腺癌精准早诊的机制研究

方向带头人:焦保卫

团队成员:李臻、李析胤、唐诗聪

研究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乳腺癌精准早筛影像研究

方向带头人:李振辉

团队成员:叶联华、王立泽

研究方向:分子导航指导精准外科手术

方向带头人:陈文林

团队成员:唐一吟、白静雯、郭瑢

昆明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与分子诊断团队

20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夏雪山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分子诊断优势学科团队以“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学科依托,以云南省公共卫生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支撑,整合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相关专业人员,组建而成的基础与临床交叉、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团队。团队研究领域跨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及分子诊断,聚焦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跨境跨种传播规律,解析其感染致病免疫机制,建立并开发快速、精准的检测技术与产品,为重大传染病的防、诊、治奠定研究依据、提供技术支撑。立项以来,团队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发表文章16篇,获得“兴滇英才青年人才”称号1人。

研究方向:病原流行与致病

方向带头人:夏雪山

团队成员:宝福凯、柳爱华、杨照青、李静、李冰雪

研究方向:病原感染与免疫

方向带头人:李盛安

团队成员:淳于纬训、严敏、孙乐、刘令珍

研究方向:病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方向带头人:况轶群

团队成员:赵昱、宋贵波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毒物学团队

44
团队类型:优势团队
团队负责人:洪仕君
立项时间:2024年9月
依托单位:法医学院
毒品问题不仅威胁国家安全,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团队拟重点开展三个方向的研究并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一:甲基苯丙胺等新型依赖与戒断机制研究:围绕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和复吸机制,通过多组学、神经生物学及神经药理学等方法阐明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和复吸的分子机制。研究方向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所致毒性损害研究。深入探究各类毒品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明确甲基苯丙胺所致多系统多器官的毒性损害及机制,为毒品依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向三: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快速检测技术研发。针对现在毒品快检技术应用范围有限、检测时间偏长、快检标准匮乏等痛点,以前沿纳米技术赋能智慧禁毒,开发高效、准确的毒品快速检测技术,包括毒品成分的检测和人体样本的毒品检测,为执法部门提供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持。

研究方向:新型毒品的依赖与戒断机制

方向带头人:洪仕君

团队成员:李利华,杨根梦,彭艳霞,严赫

研究方向:新型毒品及植源性毒物毒性损害机制

方向带头人:曾晓锋

团队成员:王尚文,张冬先,张桓,邹天天

研究方向:新型毒品及植源性毒物快速检测技术

方向带头人:张瑞林

团队成员:解润芳,王蕊,黄俭,赵银娇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