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实干家 | 温雅婷:在雪域高原播撒健康火种

“把专业知识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融入边疆健康事业。”这是温雅婷在香格里拉市疾控中心实践日志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站在香格里拉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回望这一年,她心中充满感激。在这里,她不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深刻成长。


从课堂到高原:一场跨越3000米的健康实践

2023年7月,本科毕业的温雅婷因参与健康宣教活动,第一次与香格里拉结下不解之缘,那片纯净的天空和淳朴的人民,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2024年夏天,当听到团省委“青年实干家计划”时,她立即报名,从春城昆明再次奔赴海拔3300米的雪域高原,这一次,她与香格里拉的缘分得以延续,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成长旅程。在这个藏族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她发现当地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理解与需求与课本上描述的截然不同。第一次给藏族阿妈讲解高血压防治时,发现用医学知识讲解完全行不通,她们也不感兴趣。回去后,她尝试将健康知识换成游戏、将高血压危害用“气球”演练,结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如“酥油茶少放盐”这样的生活化语言,把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当地人能理解的日常建议。



图1 教当地人计算BMI


走遍迪庆州:一个公卫人的成长足迹

在香格里拉疾控中心实践这几个月,她的足迹遍布迪庆州三个县城。从虎跳峡到三坝乡、从尼西到上江、从香格里拉市区到偏远的维西县,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感悟。在这些地区进行健康科普,让她对民族地区健康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一次交流中,一位藏族老阿妈自述:“感觉头晕才吃药,不晕就不吃。”这种“症状驱动”的用药观念在老年群体中相当普遍。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一些老人也分不清不同药品的作用,每次不舒服就吃“止痛药”,这些不规范用药行为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虽然手机普及率不低,但很多老年人只使用本民族语言,难以从汉语健康科普中获益,成为健康传播的盲点。

温雅婷的研究方向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她之前去过大理喜洲、楚雄大过口乡进行健康宣教,再加上这次的迪庆之行,接触过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群,让她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多民族聚居地,健康教育不能“一刀切”,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族施策。从香格里拉回来后,她开始着手设计更具文化敏感性的健康材料,并建议培养既懂医学又通民族语言的健康指导员。


图2 维西县健康宣讲



图3 健康问题交流



图4 尼西乡镇卫生院


图5 虎跳峡乡镇卫生院


创新与传承:让健康知识“活”起来

在受香格里拉融媒体邀请录制《卫生与健康》节目时,她尝试用“多转白塔多运动”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节目播出后获得多次点赞转发。一次去入户时,一位藏族老阿妈还特意告诉她,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少吃咸食了,年龄大了也要注意这些习惯。这些点滴反馈让她明白,好的健康传播就是要让专业知识“落地”,变成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做得来的生活智慧。

回到学校后,经历了多元文化交融的香格里拉实践,她与团队合作设计出具有藏族特色的结核病预防海报日历。根据在香格里拉调研发现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蔬菜食用较少、重油重盐、含糖饮料摄入等,设计“减盐减糖”卡片,这些融合当地文化元素的作品,让健康知识真正“活”了起来。团队设计的结核病日历被各乡镇采用,今年设计出的“减盐减糖”卡片,在进行健康宣讲时也深受到大家喜欢。



图6 结核海报





图7 “减盐减糖”卡片


从“小温”到“健康使者”的蜕变

“小温,我已经开始戒烟了。”——这是疾控中心同事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最初紧张生涩的控烟讲座,到后来的一系列健康培训,她完成了从学生到健康使者的蜕变。在为高中生开展控烟教育时,她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倾听学生心声,用年轻人的语言交流。当看到学生们认真思考的眼神,听到他们承诺远离烟草时,她深刻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她也多次为村医、家庭健康指导员开展健康教育培训。这段经历让她明白,健康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她从一个只会理论知识的“小温”,成长为懂得倾听、学会共情的“健康使者”。这种蜕变,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心灵的成长——学会了用谦卑的心态向基层工作者学习,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用坚持的态度守护群众健康。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她真正理解了“健康使者”这四个字的分量——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爱与温暖。



图8 社区健康倡导项目培训会


科研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在香格里拉市疾控实践期间,她认真学习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等相关业务知识,对疾控的相关工作有了深入了解。在健康教育科担任健康教育科副科长,也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慢性病防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并且撰写了《2024年香格里拉市健康素养监测报告》、《香格里拉市2025年社区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项目工作方案》,自身能力和业务素质均有了明显的提升。

她深知,真正的科研要回应现实需求。在走访中,她发现当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结合自己的专业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以及毕业论文方向,撰写了《云南省迪庆州青春期青少年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实施方案》,并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等情况,该方案已被迪庆州计生协会采纳。后续的调查结果将会为当地教体局制定青少年健康教育规章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践期间,她发现当地村民对就医、体检等问题重视不够,于是参与老师课题,共同完成迪庆州中老年人就医情况调研,旨在了解村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看法以及就医经历,为后续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图9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研


  

图10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研

青年实干家的经历,对她而言是一段熔铸初心的成长旅程。从最初对藏族文化知之甚少,到能够设计符合当地特色的健康教育材料;从面对基层问题时的理论化思维,到学会用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健康促进,她完成了认知的升华。

“公共卫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她最大的感悟。在香格里拉,她不仅传授了健康知识,更收获了成长的养分,这段经历让她明白,真正的医者仁心,是要走到群众中间去的。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5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