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于2016年11月24日挂牌成立,前身是学校2005年开设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和2014年开设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47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10人;有“云岭学者”“云岭名师”各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育人才2人、青年人才8人、产业创新人才1人;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有学校“海棠青年”人才3人、“百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4人;康复医学学科团队有博导8人,硕导30人;学院现有8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其中5人在国(境)外攻读。学院有兼职教师队伍80人;聘请国(境)外系主任4人,荣誉教授2人,客座教授7人,国(境)外兼职教师20人。
学院现设置康复物理治疗(PT,专业代码101009)、康复作业治疗(OT,专业代码101010)、听力与言语康复学(ST,专业代码101008)、运动康复(AT,专业代码040206)、假肢矫形工程(PO,专业代码082602T)、康复治疗学(RT,专业代码101005)6个本科专业。康复作业治疗、康复物理治疗专业于2011年分别通过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PT)认证,于2017年通过以上两个国际组织的7年期完全复认证,并分别于2020年、2021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软科排名A+;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软科排名B;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于2022年8月通过国际假肢矫形学会(ISPO)认证。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各专业在校本科生863人,其中物理治疗222人、作业治疗154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159人、运动康复179人、假肢矫形工程111人、康复治疗学38人;累计毕业本科生1658人,其中物理治疗756人、作业治疗378人、听力与言语康复254人、运动康复185人、假肢矫形85人。
康复学院积极参与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应用心理学3个一级学科的建设,分别于2007年、2016年开始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生、博士生,2018年开始招收医学技术康复方向硕士生;2022年“康复医学”获云南省一流学科(新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2024年,云南省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与康复学院合署,使学院的学科基础更加扎实。康复学院现招收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5)、医学技术(康复方向1010。2024年起调整为专业学位,代码为1058,2027年开始有毕业生)、应用心理学(专业型0454)等3个一级学科学位点的全日制研究生及同等学力课程进修班研究生。截至2024年12月,学院有在读博士生13人、硕士生46人,累计毕业博士生4人、硕士生104人。
康复学院大楼占地10500平方米,建设了包括儿童及成人物理治疗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肺康复实验室等50余间教学实验室,并建设了康复门诊、康复辅具研发适配中心、儿童发育评估中心、康复相关专业科研实践创新基地等“产学研用”协同的内设机构,院本部教学科研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云南省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另有实验场地6000平方米,各类科研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以外,学院还有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昆明长和天城康复医院2家教学医院,以及省内24所、省外34所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康复学院将顺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成为培养高素质康复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康复服务、担负云南康复政策研究、促进康复学科专业传承创新的高水平开放型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机构,成为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临床服务为一体的康复高地。
党政办公室:0871-65946952
教学管理办公室:0871-65946950
学生工作办公室:0871-65946187
学科科研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0871-67484945
团委: 0871-65946952
邮箱地址:kangfu20161124@km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