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国际会议在昆明开幕

10月24日,由昆明医科大学主办、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第十五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国际会议在昆明开幕。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中国6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学者齐聚 “春城”,共商区域健康合作大计,为应对区域公共卫生挑战、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凝聚智慧力量。

开幕式上,昆明医科大学校长夏雪山教授在致辞中指出,2012年在昆明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学术网络昆明宣言》至今已走过13年的历程,该学术网络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共克公共卫生挑战,成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实桥梁。此次大会再聚八方,旨在升级合作、深度嵌入全球卫生治理,为共建“健康命运共同体”续写新篇。

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学术网络主席Wongsa Laohasiriwong教授在致辞中对昆明医科大学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合作作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她强调,面对当前复杂的公共卫生形势,各国仍需进一步深化合作,为构建次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打牢基础。

开幕式结束后,4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分享公共卫生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深刻思考。夏雪山以“全球健康——传染病的跨种和跨境传播规律”为主题作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健康背景下,传染病跨物种传播、跨境扩散的关键机制与影响因素,并结合大湄公河次区域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泰国孔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Wongsa Laohasiriwong教授聚焦“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老年群体的健康不平等现象”,揭示了次区域各国在中老年群体健康保障方面存在的差异与问题,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切实改善该群体健康状况。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中心涂华康教授围绕“健康浙江百万人群队列建设实践与思考”展开分享,介绍了“健康浙江”建设中百万人群队列的构建思路、实施过程与阶段性成果,为次区域各国开展大规模人群健康研究、制定精准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系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教授以“Zomia(赞米亚)公共卫生”为主题,结合亚洲东南高地独特的地理、人文与社会环境,分析了该区域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特殊挑战,并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

本次会议聚焦“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健康医疗大数据”“环境与职业健康”“行为健康及健康公平”5大方向,开展多个专题研讨。同时,各平行论坛围绕对应议题展开深度学术交流,为应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公共卫生挑战、推动构建区域健康共同体、完善区域健康合作机制贡献力量。

昆明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殷建忠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的举办,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卫生合作机制注入新内涵,让合作交流成为六国共抗健康挑战的重要纽带,将进一步推动次区域公共卫生合作迈向更高台阶,为构建区域健康共同体、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注入持久动力。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