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实施云南省首例双单孔食管癌微创手术

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一科一名患者在出院前,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送来了一面印有“巧手神刀除痼疾,无影灯下写传奇”字样的锦旗,表达对医院医护人员高超的医疗技术、无微不至细心照料的感激之情。

这名患者此前因食管中段鳞癌到医院就诊,在科室主任赵光强的安排和指导下,由陈小波副主任医师团队与麻醉手术科团队密切配合,最终顺利完成了云南省首例双单孔食管癌微创手术——单孔经颈充气式纵隔镜联合单孔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此例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云南省在食管癌该术式领域的技术空白,还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微创的治疗新选择。

患者59岁,在当地确诊为食管中段鳞癌。因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漫长,当地医院建议转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完善检查后,由医院胸外一科牵头的食管癌MDT团队对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患者为早期食管癌患者,不需要放化疗,只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时间长。考虑到患者年纪不大,对于尽快从事体力活动、减轻家庭负担方面有着强烈的诉求。如果进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常规胸腔镜手术,往往需要在胸部做较大切口或多个操作孔,不仅创伤面积大,还可能对胸壁、肋间神经及肺组织造成干扰,术后疼痛明显、恢复周期长,且存在较高的肺部感染、气胸等并发症风险,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均存在担心。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指导和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手术创伤成为一大挑战。为此,赵光强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充分评估,团队决定采用技术难度较高、但更为微创的双单孔食管癌微创手术——单孔经颈充气式纵隔镜联合单孔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这一手术方式目前云南省内尚未开展,对手术团队技术要求极高。

在赵光强主任的安排和指导下,陈小波副主任医师团队与麻醉手术科团队密切配合,最终顺利完成云南省内首例该术式。手术经颈部单孔游离上段食管,经腹部单孔游离下段食管及胃组织,并清扫淋巴结,将胃巧妙塑造成适合上提的“管状胃”,随后将“管状胃”经由胸骨后提至颈部,纯手工与食管近端完成精细吻合。整台手术进展顺利,历时约3.5小时,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患者胸部、腹部未留置任何引流管。术后第一天,患者能够自主下床活动,并开始逐步恢复饮食,恢复速度令医护人员和家属都感到惊喜,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该术式在入路设计与操作理念上具有显著创新优势,仅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腹部(脐上)各设置一个7cm左右单孔切口,替代了传统手术的胸部切口或多操作孔,创伤面积大幅缩小;手术无需进入胸腔,从根源上避免了对胸腔内组织的损伤,有效减轻了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术中保持平卧位,无需频繁变换体位,同时可通过多团队协作同步开展颈部、腹部操作,在保证手术精准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该术式融合颈、腹单孔操作的技术特点,将手术创伤降至更低水平,是当前食管癌微创治疗领域最先进术式之一,能更好平衡手术疗效与术后恢复。尤其对身体条件特殊、对传统手术耐受度低的患者,开辟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新路径。

此次成功开展云南省首例双单孔食管癌微创手术,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一科在食管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为云南省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术式选择。希望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一科将来继续深耕食管癌微创诊疗技术,不断优化手术方案和诊疗流程,以更小的创伤、更快的康复速度,让更多食管癌患者获益。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