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真的很想活下去,我想多陪孩子们几天,看着他们成家立业,请你们帮帮我”。近日,在多学科联合(MDT)协作诊疗模式下,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癌症中心泌尿外科二病区(膀胱与肾病区)成功为一名女性肾肿瘤患者开展巨大肾肿瘤切除+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
患者付女士,47岁,因长期腹痛,诊断不明,在当地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肾癌晚期,下半身肿胀,多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及家属在辗转全国多家医院就医后,确诊为腹腔内、心脏内长了肿瘤。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促使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医院胸外一科就医,希望医院肺结节—肺癌一体化诊治中心MDT团队能救治她。 云南省癌症中心主任黄云超教授在了解了患者曲折的就医经历后,立即安排为患者作相关检查。经增强CT、心脏超声等检查发现患者不仅是单纯的肾脏肿瘤,肿瘤已经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巨大癌肿经下腔静脉延续到右心房,癌栓脱落,随时有生命危险。超声心动图提示,肿瘤漂浮在右心房内,影响到三尖瓣功能,但未发现侵犯心脏心肌组织,有一定活动度。
随后,黄云超教授与泌尿外科二病区(膀胱与肾病区)毕城伟医生等讨论病情,认为可以通过手术取出癌栓挽救患者生命。毕城伟医生将患者收治入院后,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秦扬汇报患者病情并进行评估,认为患者腔静脉、右心房内癌栓随时可能脱落,会引发致命的肺栓塞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医务部主任段林灿组织医院黄云超教授,秦扬主任,胸外一科主任赵光强、副主任叶联华、王曦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杨步荣,麻醉手术科主任王忠慧,内三科李云霞主任医师,微创介入医学科主任黄明以及放射科、放射治疗科和输血科等全院专家进行MDT会诊。会诊专家认为:患者只有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和受侵犯的十二指肠等脏器,并取出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的癌栓,才有可能获得生的希望,但由于肿瘤已浸润至下腔静脉外膜,必须行下腔静脉部分置换。取出癌栓时,需开放下腔静脉,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回流中断或大出血,癌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都可能致使心脏骤停,必须做好各种紧急次生的准备。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以后,专家团队决定竭尽全力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多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准备好人工血管以及相关仪器及耗材,切实保障术中心脏彩超检查、体外循环、血液回输等工作,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前,黄云超教授、王曦主任医师、秦扬主任、杨步荣副主任以及王忠慧主任等多次进行手术麻醉流程的优化,确定最终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制定了重症监护治疗以及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计划,保障患者在手术康复过程中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
9月19日,在麻醉手术科医护团队的支持下,泌尿外科二病区(膀胱与肾病区)、胸外一科和肝胆胰外科手术团队为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多学科医生各司其职,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经历了关键的5小时,成功完成巨大肾肿瘤切除术+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特别是在开放下腔静脉取出癌栓的短短几秒钟内,手术团队屏住呼吸,完整地取出了右心房癌栓,阻断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王忠慧主任随时汇报患者氧饱和度及其他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患者在泌尿外科二病区(膀胱与肾病区)护理团队的全方位照料下,快速康复。术后第一天就能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第二天通气进食,第九天康复出院。
康复患者及家属脸上露出的微笑,既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感谢、理解和支持,也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欣慰。手术的成功实施是MDT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具体体现,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精准诊疗服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手术的成功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做好患者术后的进一步治疗也是关键所在。今后,医院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