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等级:无
2.实验类型:公共选择
3.所属课程:公共物品的治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和私有物品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中的分析,都会需要了解公共物品一些基本的属性特征。本实验设计用于凸显和感受公共物品使用中的搭便车效应。
4.实验简介:本模型是公共物品系列模型中的一个。
许多长期存在的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以及资源使用问题,其本质都属于公共物品或者资源的使用、管理问题。搭便车理论是对其中一类典型现象的描述,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
搭便车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本模型和搭便车(线性)模型的差异在于:
(1)本模型获得公共物品收益,需要参与者投入公共物品的总金额达到一定的数额;
(2)超过公共物品募集门槛的超额部分,与搭便车(线性)的分配规则不同;
(3)模型用于观察“搭便车”效应的产生过程。
5.实验网址:http://www.belab.com.cn/Shop/Hitchh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