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类不倦地探索、思考、奋争,构成全部辉煌的人类史,其中历史主动性是最深刻的社会发展动力。历史大任需要历史自觉,时代发展战略呼唤历史自觉的主体发展模式,回应和解决新时代的“自由自觉之悟”“时代的口号”和“最实际的呼声”。在新的历史方位、时代主题下使得我们精神上更加主动,生发出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彰显政治定力和主体自觉意识,更能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自强的精神状态开创新世界。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就和变革,就要把握“历史主动精神”这一关键词。早在2013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他提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强化新时代使命担当”。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班仪式上再次强调: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的思想动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每次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始终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就是这样的精神品质,这样主观意志所释放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如何理解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要展示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认识和运用规律,表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历史主动精神就是积极主动的以大历史观去把握历史大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续奋斗和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这种精神品质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有十分明显的印记,与伟大建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脉相承、薪火相系,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元素,也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重要基因。
历史主动精神是唯物史观理论精髓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展开,是党在激烈的革命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发展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需要,体现了我们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深刻把握历史演变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展现了党掌握斗争与发展的主动权、奋力开辟美好未来的宝贵品质。这种品质焕发共产党人迎难而上、排除万难、不畏艰难的崇高品格与政治作风。在思想理论、领导力量、道路选择、文化传承上成为主动,百年来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始终,多少命悬一线的危机化为再创辉煌的契机,多少“不可能”成为“可能”,有力解决了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取得了伟大举世瞩目的成就。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两大目标引导前行。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个目标的递进,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行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恰恰处于两大目标的衔接之处:西柏坡开启了胜利时主动转折的新模式,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建设的转折时期,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是如何面对进城以后的新环境,如何应对新的工作形势。我们党以前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斗争的环境也在农村。革命胜利后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如何适应历史要求,我们党要有个大的主动的转变,包括如何适应,从指导思想到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工作作风等各方面都要做出及时的转变。因此,中国共产党谋划并实施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未雨绸缪,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动预见执政后可能遇到的“历史周期率”的挑战,提出了居安思危、拒腐防变的“赶考”思想,铸就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为历史和后人留下了独特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历史主动精神。
三、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历史主动精神
(一)要把握和顺应历史规律
历史是一部有形的、生动的、具体的教科书,把握历史规律,才能真正运用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把握历史潮流、牢记历史使命、扛起历史责任,行稳致远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四史,提升历史意识、强化历史担当、明确历史使命,树牢大历史观、大战略观、大实践观;尊重客观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大势,顺势而为。回溯建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发展历程和深层机理,从革命年代强调斗争的革命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强调革命精神的积极转化,均深刻验证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时俱进和一以贯之的思想逻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去把握世界大势,开辟新境界,引领时代潮流。
(二)要“观势乘势”,有所作为
历史主动精神也是一种驾驭全局、把握大势、统揽协同的战略思维和宏观视野。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从历史和时代的发展大势出发,紧扣时代脉搏、站在历史潮流,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伟大巨变。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破解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涵养和继承历史主动精神更是责任担当,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立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扛起政治责任,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以平凡书写非凡成就,才能从统揽“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出发,始终为实现伟大梦想而锐意进取、奋发担当。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前进的实践催生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能够生发出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等品格。我们要明确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改造社会历史的精神状态,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果敢担当、勇毅前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执笔: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