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两个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历史关键交汇期。11月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浓墨重彩擘画出第二个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壮丽蓝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这些思想和精神,深刻把握全会作出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十大历史经验”、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入领会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把握新时代党的使命担当等,注重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出的一系列学史研史要求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
一、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点,体现了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科学认识三大“历史决议”,特别是深刻领会此次全会决议的时代背景、核心精神、历史价值,必将有助于全党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深化“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三个“历史”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因此,决议既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是学习党史最好的教材。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决议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新的学习阶段,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学史力行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二、始终抓住教育学习中“四史”教育主题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带领青年进一步学好“四史”。学习“四史”,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服务现实,意义重大。“四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实践中、伟大斗争中书写的壮丽史诗,是一部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革命史、奋斗史和创造史。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相互关联,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新形势下构筑青年大学生丰富精神家园的最好教材。
正确学习“四史”的重要前提是理解“历史”和党史观。历史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和未来,人只有通过历史才能认识自己。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非常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十分重视学习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强调要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邓小平同志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明确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反复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对重视学习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懂得“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道理,要不断重温历史,总结正反两方经验和教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党史观是人们关于党史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见解。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党史学习教育、研究、宣传领域的贯彻和创造性运用,我们应以党的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基本依据,以党和国家对历史问题的定位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三个更加深刻地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中共党史,怎样对待中共党史”等问题,其重心也首先在于价值观、历史观教育。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工作,帮助青年树立党史观,培养科学的历史思维,悟透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在研究、认识党史的过程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获得启迪,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三、始终抓好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的鲜明主线
我们要着力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未来”这一贯穿教育学习始终的鲜明主线。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部鸿篇巨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时,我们要科学研判世情、国情、党情,把握正确历史方位,尤其要帮助青年大学生从全局性的视角、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的成绩和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2020年以来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危机“大考”,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让世界为之称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取得了抗疫阶段性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今天,我国疫情趋于平稳,处于胶着期,但我们仍然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反观国外疫情肆虐蔓延,美国、欧洲正在极具破坏力的第四波疫情中挣扎,新冠病毒变异株让世界再次敲响警钟,让我们学会在重大风险与挑战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保持历史清醒,凝聚思想共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致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上下求索、岁月峥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回首、比较、远眺中凝聚力量,方能坚定前行的路!今天,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统一意志和行动、步调一致,以团结奋进的姿态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更加光明宏大的未来!
(执笔: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