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复兴伟业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回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百年历程,觉醒的中国青年始终饱含家国情怀,爱党、爱国、爱人民,历经重重岁月考验锻造出今日中国青年勤奋、勇毅的新时代模样。党中央历来都十分重视青年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从繁忙中专门抽出宝贵时间与青年朋友交谈、交心,勉励青年朋友要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所处的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青年生逢其时、努力拼搏就能实现梦想的时代,更是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年思政教师需要时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涵养道德、锤炼品质、提升技能、严格要求。

一、要做“有魂”的奋进青年

中国共产党发展百年历程是一段壮丽的奋斗史篇,也是一部重视青年、培养青年、爱护青年的生动画卷。新时代青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把青年工作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位置。新时代青年思政课教师与课堂上的同学们一样“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路沐浴着祖国繁荣发展的阳光茁壮成长,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中感受到党和人民对青年寄予殷切厚望。

“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青年,有着更为广泛的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渠道。他们是活力四射的斜杠青年、是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有为青年、是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奋进青年;同时他们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带来的现实影响,也有很多无法解决困惑,仍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李大钊先生曾提到:“青年者,国家之魂”。魂之于新时代思政青年而言,是厚植于心的家国情怀,是对党的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青年思政教师作为“青年到青年”的信仰传播者,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有一定的沟通优势,但也有教学经验不丰富、人生阅历少所带来的劣势。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思政教师首当其冲要有强大的魂、坚定的信仰。青年思政教师要时时检视自身,必须始终怀揣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用党的最新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将“两个确立”贯穿思政课全过程。青年思政教师要站稳政治立场,胸怀“国之大者”,明确自身职责定位,大是大非面前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好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青年思政教师要做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的真学、真懂、真信,学懂弄通是基本要求,融会贯通才能做到“迎着问题讲”,也唯有透彻的说理才能真正解答青年大学生的心中困惑。

二、要做“有心”的热血青年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初心使命,中国一代代青年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之下,紧跟党的步伐,奏响激昂的青春奋斗曲。时代在变化,但一代代中国青不忘记初心的热血青春却从未改变。青年思政教师的青春底色是始终不忘党的教诲,牢记思政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发光发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倘若思政课是照本宣科、毫无生机,无法做到说服人、引导人、温暖人,无疑是失败的。思政课堂上客观存在两个主体——作为授课者的教师和作为受众的学生,按照传统的课堂模式,作为授课者的主体作用更容易被认识到,但作为受众的主体作用往往被忽视,其原因主要源于师生双方在获取信息上的不对等。新时代,师生双方在获取信息上是相对平等的,因而要想让受众愿意听、乐于听,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需求,找到师生产生思想共鸣的契合点。“心”于青年思政教师而言,首先是不忘作为教育者的初心,教育是人类爱的延续,思想引导更离不开情怀和一颗真心,教师要始终保有一颗仁爱、安宁、进取的心。其次要精心,教师要不断挖掘青年喜闻乐见的兴趣点,做到课程与兴趣点相融合,精心准备课程内容、设计课堂环节,全面看待新新一代,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大计,制定符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特点的授课内容,寻求师生共鸣。总之,用真心换真情,用真情换交流,用交流促成长,努力做青年大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

三、要做“有实”的实干青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首百年征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中国青年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接一代的接续奋斗,才使得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实现中国梦。青年思政教师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赛道上找准自己的发力点,用实干的拼搏精神书写火热的青春。

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人的思想问题从何而来?毫无疑问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家庭、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等,不同时代青年面临的思想困惑更是迥然不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从小对“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习以为常,他们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思想灌输方法对于他们而言已不适。“实”于青年思政教师而言就是要顶天立地,也要脚踏实地。顶天就是树立“大历史观”做有宽阔视野的思想引路人;立地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言行合一的思想引路人。但只有脚踏实地的认真学、认真做,踩实“地”才能找到更为广阔的“天”。因而,思政课堂要从现实问题出发、从拓宽青年大学生的视野入手,紧密结合他们的利益诉求,科学合理调整课堂案例选择,创新教学环节设计,设身处地地了解、分析、解答他们的成长困惑,把成长大道理分解成易于吸收的思想小分子。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着国家希望和民族未来。青年思政教师,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自觉把青春之我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青年思政教师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雄伟大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者系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莉)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