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 把握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 开启现代化的时代篇章

转自:学习强国

作者:胡颖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明确共同富裕标准、浙江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腾讯公司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等新闻先后刷屏,“共同富裕”已经成为继“全面小康”之后,又一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的热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过不懈奋斗,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绝对贫困的历史性难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篇章,十四亿多中国人民正搭乘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快车驶向共同富裕的彼岸。在当下这一历史节点,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历史逻辑来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夙愿与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从马克思提出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一直把共同富裕作为持续为之奋斗的执着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萌生了共同富裕的思想种子。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时就批判“贫富之度过差,绝非社会之福”。李大钊曾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中设想社会主义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而不是“使人尽富或皆贫”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明确提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成摆脱贫困的现状而取得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生活”的号召,在《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决议》中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把共同富裕作为党的目标确定下来。此后,共产党人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厘清了党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创造性地探索出“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观点。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共富坚持谁的领导、完成什么样的共富、实现谁的共富”提供了基本遵循。进入21世纪,面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一系列新论断和新举措,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一步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从理论逻辑来看,共同富裕是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其目的就是要消灭剥削和私有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邓小平曾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成为了人民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面对这一时代之问,历史唯物主义早就给出了我们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发展不充分的原因是一些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能不能“蛋糕”做好、做优,这是生产力的范畴,是“富裕”要实现的目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各区域和领域还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情况,能不能把“蛋糕”分好、分合理,这是生产关系的范畴,是“共同”要解决的难题。因此,促进共同富裕,就是要完成“做好蛋糕”“切好蛋糕”上下两篇文章,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较量结果,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共同”解决的是生产关系之间的协调和平衡问题,“富裕”解决的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问题。因此,共同富裕为我们描述了更高阶段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也为我们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从实践逻辑来看,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举措。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表述变化,恰好说明了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书本里遥不可及的远景目标和执政理想,已经逐渐落地生根,转化成为关乎党的执政根基、民心所向的切实举措和生动现实。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段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为我们勾勒和描绘了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也为我们在实践中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底气。从实现内容来看,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共同富裕要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要兼顾人民幸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从实现保障来看,要“共同富裕”但更要“共建富裕”,以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激发奋斗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实现速度上来看,要“久久为功”而不是“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富裕的过程;从实现手段上来看,要“百花齐放”而不是“千城一面”,需因地制宜探索特色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共同富裕,前景光明,行则必至。作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富裕这个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期盼和努力的美好愿景,即将成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动现实。共同富裕的时代即将到来!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