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万众期待、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根植历史与现实、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作出的必然选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初心本色和强大意志,超越了西方传统“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等思维方式以及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模式,展现了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风范,创造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和平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深影响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孕育了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和平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即使这样,面对西方的欺凌,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信念也从未动摇。正因为他们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对于和平建国的强烈渴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通过和平途径建设国家的政治口号——“和平、民主、团结”;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为中国外交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将“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和平发展主张。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条道路既推动了我国各方面实力的显著提升,又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上,我们面对的是国内艰巨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是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严峻风险挑战。“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东升西降”的历史趋势都说明,时与势在中国一边,道义和人心在中国一边。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坚定信心和强大底气。
和平发展理念彰显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局势乱与变交织,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大国形象的最好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出胸怀天下、兼济天下的大格局,同时也表明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始终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将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韩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