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旗帜在高校思政课堂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立德树人是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而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渠道。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对于高校整体的发展进程及建设程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及方式方法上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努力在党建工作思路、内容和方式上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增强党建促进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筑牢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开辟党建思政合力新局面。

一、党建引领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着眼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把握新要求,发挥思政课教育的关键作用,探寻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抓手,最大限度地做好青年学生的育人工作,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铸魂育人中的“魂”就是党的领导,要着力抓好党的领导这一关键保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四个意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坚持思政课正确政治方向,以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筑牢师生党员共同理想信念,提高师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自觉能动性、创造性。高校思政课是创新和发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其核心任务就是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思政课堂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系统掌握党史党建理论知识;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理解、认同和追随,实现青年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相统一。因此,必须突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引领推进作用,把党的建设向高校基层不断延伸,有效下沉,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目标。

二、高校党建引领推进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保障学院党支部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学院两个党支部以课程内涵建设为重点抓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2021年初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基层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提质创新创建“一流党建”支部项目和申报师德师风示范点,极大推动了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医科思政课程内涵建设进一步融合,推动二者同向改革发展的融合密度与力度。将“党建+”和学院教学中心工作完全地结合在一起,2020年初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一课一品”项目,使基层“党建+”项目化、针对性,每个支部有一个“一课一品”的“党建+”项目;2021年上半年起开展了“一流党建”支部创建活动,培育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双带头人”。

学院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基层党建,注重思想引导,创新党建与思政理论课建设方式途径。将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与政治学习新模式相结合,提升学院党支部全体成员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2019年创建了昆医首个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号,推送教师、学生社团、学生原创类作品和社团新闻信息。将党员“谈心谈话”延伸到“党员骨干先锋示范”“信仰的力量”等主题座谈交流会、教育会,使教师党支部特色典型工作案例交流分享成为常态,并结合学院特色进行素质提升工程,使党员教师素质提升上新的台阶。

通过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培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辐射到学生群体,积极发展学生党员,主要形成了党建工作进基层学生社团,开展“一对一”“研本结对”支持引领活动的方法,以朋辈教育引导加强党员服务效果,激发党员服务基层的内在动力。深化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共同的作用发挥,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和行为自律,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和标杆作用。以研究生党员为引领,以不同院系、不同学阶和专业背景的互融,组建开放团队,激发竞赛活力;以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为特色,探索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参加云南省大学生科技节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赛事,激发学生参与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大学生三创(创新、创意和创业)项目的热情,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终荣获校级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的好成绩。

创建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团,发展特色性、标志性的校园文化。不断发挥党建、社团文化导向作用,促进党建与社团文化结合。2020年创建学生马克思主义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学生党员作用,采取“研本结对”方式,以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共同组成学社领导组织机构,挑选优秀的、具有团建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担任社长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学院派出骨干教师指导好社团初建和开展工作,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社团工作:2021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中举办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的各项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3月以来举行了“红歌嘹亮演唱暨党史知识竞赛”,《榜样的力量——学生党员榜样引领》征文比赛,以展示、赞美同学们身边的榜样党员,讴歌他们的个人事迹,《美丽的大脚》优秀电影展播等庆祝活动;我是党史辅学人——辅导青年学生讲党史、讲思政课等系列活动,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教育效果。

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探索了思政课程多元微观一体化的实践途径。从思政课程统合角度,持续深化网络思政微观一体化的育人途径,不断探索打造以医科思政主题微信公众号为核心,一二课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广的课程思政二课“四维协同模式”:微信公众号(主体核心)+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学社)+学习联盟(微信群)+学生思政主题活动竞赛。以公众号为主体,创建了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社和学习联盟的微信群,共同打造新时代网络思政的新媒体阵地。诸环节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公众号文章和作品能及时在学社和微信群发声讨论传播,有效进行互动探讨,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真、善、美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乐意参与其中。通过课内外交谈、调查反馈,学生均表示很喜爱,很受益。

三、创一流党建,继续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以“党建+思政”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教育部党组将2018年定为“党建质量年”,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今天,21万个高校各级党组织正在成为21万个战斗堡垒,319万名党员正在成为319万名干事创业的先进模范。我们要不断通过基层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落实到高校育人各个环节,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和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高校基层党建下一步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将党建主题、内容向互联网延伸,做到“党建+数据平台”,主动开展党建教育和宣传,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及时进行党建活动的宣传和文化内容的感染,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利用校园网、微信、博客、论坛、QQ等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育人过程;开辟和拓展“网络党建”阵地,为院系党建工作联动提供支撑,构建互动空间;同时建立媒体舆情监管制度,对师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跟进,积极宣传,正面引导,营造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形成共同构筑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大力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为学校思政课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注入强大活力,让党的旗帜永远在高校思政课阵地高高飘扬。

(执笔: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云洁)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