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安


一、个人简介

李安,中共党员,主任法医师,昆明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支队刑科所法医室警务技术三级主任,从事法医专业检验鉴定及应用研究33年。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导,云南警官学院兼职教授,云南省首批刑侦兼职教官、昆明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兼职教官、云南省公安机关警务技术任职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云南省、昆明市总工会授予命名“李安劳模创新工作室”、首批省级刑侦专家工作室;先后授予省、市劳动模范,云南省刑事技术鉴定机构评审员、国家实验室/检查机构评审员培训资格证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全国公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奖、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全国刑事技术专家后备人才库、云南省优秀刑警、云南省刑事技术特长专家、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后备人选、昆明市首届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昆明市公安局十佳民警、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4次、9次优秀公务员。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荣誉称号”、201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奖章。2024年5月,被昆明市法学会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治智库)专家成员、全市公安机关人才库第一批市级专(行)家。完成省市级科技项目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刑侦专业调研论文10余篇,授课培训教材课件30件,获云南省公安机关优秀教材课件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二、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法医物证学专业(DNA)检验鉴定、应用创新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微量降解陈旧人源生物检材DNA检验鉴定;(2)混合精斑样本分离及DNA检验鉴定

三、近五年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自动超微量DNA高效富集仪(2022年全国刑事技术重点攻关任务,主要参与者。

(2)昆明市公安科技创新项目:一种血痕血红蛋白处理液、高效血痕种属鉴定方法及应用,2023年,主持。

(3)云南省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基金计划项目(开放课题):盘龙江河段硅藻种群基础调查及四季变化规律的法医学研究 ,2023年结题,李安工作室成员王如武等人独立完成。

(4)云南省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基金计划项目(开放课题):利用matK+rbcL+trnH-psbA遗传位点DNA序列联合分析法对罂粟属植物的鉴定研究,2023年结题,李安工作室成员范豫杰等人独立完成。

(5)云南省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基金计划项目(开放课题)DYS570.3基因座多态与Y-SNP单倍群关联性研究2023年结题,李安工作室成员黄磊等人独立完成。

四、近五年代表性成果

[1]李安等人,昆明市公安机关法医生物检材提取、保存、送检指南,2017年8月,昆明市公安局.

[2] 李安等人,DNA比对在侦查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第五届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应用研讨会论文选2017年8月,公安部.

[3] 李安等人,笔记本不同按键脱落细胞DNA检验的比较,第六届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应用研讨会论文选,2019年8月,公安部.

[4]窦姚依依、李安等人,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近年来的应用发展,中国法医学杂志2024年39卷第2期)

[5] 孔维珠、李安等人,二代测序用于药流后刮宫组织亲子分析1例,第七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2024年9月,公安部.

[6] 孔维珠、李安等人,会议摘要-真空抽滤滤膜硅珠富集DNA方法在接触性DNA检验中的应用研究,第三届海峡两岸法医学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法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交流会,,2024年8月,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7] 刘超、李安等人,一种用于提取物证检材上DNA的滤膜及其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2211464652.1,国家发明专利,CN202311544357.1,2022年11月,完成《超微量DNA抽滤富集仪》设备产品研发1套。

[ 8] 李安等人,一种血痕处理液、高效血痕种属鉴定方法及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CN202311544357.1,2023年11月。

[9] 参与起草行业标准方法修订的编撰《法庭科学人血红蛋白检测试剂条法》,2024年7月,全国刑事科学技术标准委员会.

 

五、联系邮箱: 3071935502@qq.com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