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12月9日至11日,“第十一届中国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昆明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重庆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及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分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

本届论坛延续了“乳腺癌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相结合”的主题,共邀请包括2位院士在内的86名从事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的学者作为嘉宾,一起分享与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等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和成果。会议共吸引5000余人在线参会。

昆明医科大学校长夏雪山教授作为大会特邀嘉宾在开幕式上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陈策实研究员为大会执行主席。昆明医科大学校长夏雪山教授为大会特邀嘉宾,并在开幕式上做了发言,寄语大会圆满成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葛菲教授在乳腺癌精准诊疗论坛上做了专题报告。第三附属医院的刘德权教授和周绍强教授带领云肿战队参加了辩论赛。昆医科技处的游顶云、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的李富兵、晏姗、附三院的王建逵、李菲菲、唐一吟等老师分别参加了大会的讨论和主持环节。

在乳腺癌干细胞研究方面,作为“第六届乳腺癌研究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复旦大学柳素玲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乳腺癌干细胞发现过程并报告了近年来她们团队在乳腺癌干细胞的关键调控因子的发现、乳腺癌干细胞与免疫微环境及乳腺癌干细胞与肿瘤耐药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如:紫衫类化疗药物能够通过诱导Ccl3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吞噬,肿瘤分泌的IL6能够通过NF-κB上调ABCB1帮助化疗药物泵出肿瘤细胞促进肿瘤耐药,肿瘤分泌的CCL20能够促进PMN-MDSCs细胞对肿瘤的浸润;复旦大学张立行教授发现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ALDH能够以依赖酶活的方式下调胞内pH并促进TAK磷酸化及GM-CSF产生,GM-CSF促进了MDSC浸润及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产生;广州医科大学霍永良教授发现Par3L是小鼠乳腺干细胞的一种标志物,它能够影响细胞有丝分裂,他们还发现在小鼠乳腺癌中敲除Par3L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西安交通大学刘培军教授发现极性蛋白CRB3能够调控原纤毛的生成,CRB3的缺少会增加细胞的干性、降低细胞的接触抑制并促进增值。

在肿瘤免疫研究方面,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铁邦教授发现RAB22A通过名为rafeesome的细胞器介导了STING的外泌,外泌的激活型STING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后介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莹研究员发现在间充质细胞重表达干扰素能够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教授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CXCL13阳性细胞比例能够作为标志物判断病人对阿特珠单抗治疗方案敏感性,这解释了阿特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志强教授发现A11多肽能够通过USP7抑制PD-L1的蛋白稳定性从而改善免疫微环境;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詹丽杏研究员发现干性分子Lin28B能够经外泌体途径调节肺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改变中性粒细胞表型和T细胞免疫状态并促进肿瘤的肺转移。

在肿瘤微环境研究方面,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为我们系统介绍了肿瘤中血管对肿瘤生长及血管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西湖大学蔡尚教授发现肿瘤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胞内菌,它们能够通过帮助肿瘤细胞抵抗血流中的剪切力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武汉大学闫卫教授发现肿瘤中的miR-33a能够通过外泌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胺类代谢。

在肿瘤转移研究方面,同济大学罗剑教授发现GPCR分子LGR4能够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于破骨细胞分化从而促进乳腺癌骨转移;清华大学郑撼球研究员发现破骨细胞通过破骨作用促进骨中谷氨酰胺的释放从而帮助肿瘤细胞合成谷胱甘肽来抗氧化进而抵抗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

在DNA损伤与修复研究方面,陈策实研究员发现RNF126能够通过泛素化MRE11促进细胞的同源重组修复;重庆大学徐波教授发现ATM磷酸化纺锤体组装蛋白Bub3 在调控有丝分裂和DNA损失应答过程中是两条独立信号通路,并对其分别的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新加坡国立大学刘益成教授发现微管结合蛋白NuSAP通过影响纺锤体的稳定性影响到染色体的正确分配从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

在蛋白翻译后修饰研究方面,空军军医大学张健教授发现甲基转移酶PRMT5能够甲基化ALKBH7并通过影响BRCA1的m6A修饰促进DNA同源重组修复及耐药;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教授发现PTEN的Neddylation修饰能够促进其入核并使其由抑癌蛋白转换为促癌蛋白,此外,PDK1的Neddylation的修饰能够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华中科技大学孙书国教授发现E3泛素连接酶CUL7能够影响LAST2的泛素化及相变;陈策实研究员发现E3泛素连接酶HECTD3能够通过泛素化IKKα影响血管内皮的黏附分子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转移;北京大学刘蓉研究员发现去泛素化酶STAMBPL1能够稳定MKP1从而抑制JNK活化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耐受。

在新靶点和新药开发方面,中山大学朱孝峰教授系统介绍了包括坏死、焦亡、自噬及铁死亡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在乳腺癌治疗及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发现ERK能够促进β-TrCP对ULK1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线粒体自噬进而促进肿瘤骨转移,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可以通过抑制上述通路上调ULK1表达恢复肿瘤细胞线粒体自噬的能力,并抑制乳腺癌骨转移;首都医科大学李兵辉教授发现胞饮是脂肪酸的主要摄取途径,细胞质酸化能够抑制Rac1酶活从而抑制胞饮介导的脂肪酸摄取,同时,李教授还筛选出能够影响该过程的小分子药物;陈策实研究员发现化合物PC3-15和DHA能够分别通过抑制RNF126的酶活和表达来抑制DNA损失修复并提高放疗敏感性;华东师范大学陈益华研究员发现嘧啶二胺类化合物DZ-514能够通过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空泡化抑制肿瘤。

临床研究方面,复旦大学邵志敏教授报告了乳腺癌的微环境与免疫治疗邻域的基础向临床转化的研究,通过发现“冷”肿瘤与“热”肿瘤的标志物并寻求肿瘤由“冷”转“热”的方法能够改善肿瘤病人的免疫治疗效果;复旦大学江一舟教授通过多组学分析提出了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帮助实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厦门大学张国君教授研发了一系列乳腺癌术中导航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陆军军医大学齐晓伟教授报道了其所在的西南医院目前开展的一系列吡咯替尼临床-转化研究、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医学所谭蔚泓教授利用核酸适体对细胞膜表面蛋白进行标记,并基于该体系提出了三阴性乳腺癌的HIM分型。

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对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会议结束前,陈策实研究员代表第十二届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的承办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为我们进行了下一届会议的展望与介绍,第三附属医院的聂建云教授做了第十二届大会的筹备报告。

据悉,第十二届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云南省肿瘤医院承办,预计于2023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昆明召开。

联系方式

  •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 联系电话:0871-65922555  联系邮编:6505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Copyright (c) 2007-2024  昆明医科大学  滇ICP备05001248号-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99号